03:26 火車到沙河鎮五台山火車站,出站即有中巴車拉客,20元至台懷鎮,車行約1.5小時


一路上公路都沒路燈,開十幾分鐘後忽然前方有一台中巴停著


我們這台停在其後然後請我們轉搭前面那台


原來我們被當豬仔賣ㄌ沒坐滿所以併車一台去台懷鎮


從東台進山到售票處所有人都被趕下車自行買票過站再上車


這裡要抱怨一下


五台山門票84元半價與景區內環保電車50元綁在一起


因只打算小朝台及上菩薩頂,我不買環保電車票還不給進


我是從北端走馬道上山的,上去後陽光還未灑落台懷鎮內


廟要七點才開門,所以沒進去參觀


而後自南端1080階梯一路而下經上下善財洞至山下


黛螺頂簡介:


由來


  黛螺頂位于台懷鎮東面清水河旁,距台懷鎮不遠。黛螺頂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稱,寺廟建在山頂上,所以被稱為黛螺頂


  黛螺頂亦名大螺頂,又名青峰,古寺名叫佛頂庵。這處寺廟始建于時代成化年間(1465--1487),萬歷年間重修。清乾隆十五年(1750),改名大螺頂,寺內還有乾隆十五年(1750)御制的大螺頂碑記。至乾隆五十一年(1786),才更名為黛螺頂


  據說,乾隆來五台山,屢次欲凳台頂進香拜佛,皆被風雨所阻,乾隆對黛螺頂的青和尚說:五年後我再來時,既要登台頂,還要拜五方文殊,你替我辦這件事。到了第五年,青去果然想出辦法:模仿五個台頂的五方丈文殊,即東台頂的聰明文殊、西台頂的獅子吼文殊、南台頂的智慧文殊、北台頂的無垢文殊、中台頂的孺童文殊,合塑于黛螺頂的正殿(所以此殿又稱五文殊殿),登黛螺頂等于登五個台頂,進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個台頂的五方文殊。此後,朝山僧侶到此寺正殿參拜,即可代替朝謁五座台頂,省去許多路程。但也有區別,登五座台頂朝拜文殊菩薩叫大朝台;登黛螺頂朝拜五方文殊菩薩則叫小朝台。俗有不登黛螺頂,不算台山客之說。


  要至黛螺頂,必登大智路,大智路青石輔成,全程共計1080個台價。登上大智路,煩惱頓消,登頂之後就看到了黛螺頂的牌樓,石獅和山門了。黛螺頂坐東面西,寺宇不大,占地3000平方米 ,內有殿堂僧舍48間。中軸線上由西向東依次有天王殿、旃檁殿、五文殊殿和大雄寶殿。天王殿,面寬3間,單簷硬山頂,內塑四大天王。旃檁殿坐落在六角台基上,邊長為10米 ,上部為六角重簷攢尖頂,內供釋迦牟尼,即旃檁佛。五文殊殿,面寬5間,單簷歇山頂,四出廊,無斗拱,內供五方文殊。大雄寶殿,面寬5間,19.2米 ,進深9.6米 ,單簷硬山頂,五脊六獸,前出廊,內供銅鑄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、藥師佛和帝釋天、大梵天、迦葉、阿難,兩山為十八羅漢彩塑。


  二 具體路程及費用


登黛螺頂的山路有兩條,一條沿北端的山脊而上,一條沿南端的山脊而上,兩條山路從山腳下分開,到山頂寺前交匯,如括弧形。北端的山路略緩而斜,南端的山路基本是直上直下。從南端山路上黛螺頂,在山腳下先經過善財洞。善財洞分上下兩院。上院創建于清乾隆年間,岩洞內曾掘出文殊、彌勒、善財童子銅像三尊,系唐代遺物。寺因以名。下院建于清嘉慶年間。善財洞現存建築以下院為主,前有上下各三間的樓閣式建築,中有前接抱廈的大殿,後有面闊五間左右前三出廊的大殿。中軸線樓殿的兩側,配以廂房,布局顯得平整。上院地勢陡窄,岩壁上砌數丈高的院台基,上築紅圍牆,象是黛螺頂的一條裙帶。上院建有主供善財童子的大殿,殿左側有岩洞,即為掘出善財等三尊銅像的原址。仁立觀望,俯仰之間,風景迥異。菩薩頂、塔院諸寺,紅牆碧瓦,翹簷飛甍,輝煌壯麗;黛螺頂翠色參天,白雲輕撫,溢光流彩。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藍色地中海 的頭像
    藍色地中海

    藍色地中海的部落格

    藍色地中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